窦皓
【资料图】
在传统案件下降,网上案件上升的大趋势下,湖州市公安首创的“e企安365”体系,试水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群众路线,将“枫桥经验”和“数字警务”创新共融,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助力。
日前,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为企服务窗口格外热闹:办公大厅灯火通明,民警、律师、志愿者等12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或提供户籍迁移服务,或进行劳资纠纷调解,或紧盯着数字驾驶舱,通过“民芯对讲”系统实时处置警情。这是湖州体量最小的行使县级职权的公安局,却管辖着“中国童装之都”,人口超过45万,其中35万为外来人口,童装类生产经营主体1.4万余家、产业工人逾30万人。
与童装企业集中、外来人口聚集、治安相对复杂相对应的,是织里公安分局工作的井然有序,以及辖区治安的持续好转。已连续3年到这里蹲点调研一周的湖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宏亮将此归结为:这是致力推行“e企安365”工作体系管理的结果。
“织里要实现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治理方法。我们深化警源治理工作,探索构建‘e企安365’工作体系,打造‘枫桥经验’企业版,实现了警情同比下降11.2%,矛盾不出企业,就地化解。”在张宏亮看来,从太湖南岸一条0.58平方公里的“扁担街”到如今的“中国童装名镇”,从以前的治安乱点到如今“秩序好、出事少、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浙江治理示范点,织里交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高分答卷。
警源治理的产物
户户皆绣机,遍闻机杼声,湖州织里因织造业兴盛而得名。因流动人口多、治安相对复杂,矛盾纠纷数直线上升的难题。“特别是传统接触型犯罪弱化,非接触的涉网新型犯罪成为主流,强化打击查处已然不能成为处置的最有效方式。另外,企业内部矛盾解决方式依然比较单一,非警务类警情依然占据大量资源,缺乏源头上的治理举措。”织里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队大队长张国兴说,他是个老吴兴人,有着28年的刑侦、治安工作经验。
一边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矛盾纠纷不断涌现,一边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不断提高,新时代警源治理被提上了日程。
“我们将所有警情进行专项分析,发现织里的重头治理工作依然在企业内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做好企业自治工作,是警源治理的‘必答题’。”织里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爱国介绍,织里警方引导企业成立安全巡防队、宣传引导队、矛盾调处队等,吸纳“平安大姐”工作室、老兵驿站、平安公益联盟等社会力量不定期入驻,实现矛盾就地化解、不出企业、不出园区。
去年下半年,“e企安365”工作初见雏形。
自治智治的范例
第一个“试水”的派出所便是织南派出所,该所率先打造了“e企安365”东尼电子员工服务中心,入驻公安、街道、社区等6个部门窗口,一站式做好员工入离职手续、居住证登记等工作,全力解决企业员工办事多头跑、安全防范难等问题。
紧跟其上的织北派出所主动融入数字化改革大潮,以“湖警智治·芯大脑”应用为契机,优化派出所勤务机制,创新破题开发支撑组件,搭建了钉钉虚拟关联组织架构,将辖区小区物业、商场市场、危化单位等共计11类179家单位,分类纳入到“平安织里自家人”内,建立线上交流群,使其“管好自家人、看好自家门、做好自家事”,逐步巩固常态化的群防群治队伍。该项工作推行以来,织里涉企经济纠纷、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分别下降13.5%、9.5%、6.6%。
2022年12月,“e企安365”工作体系被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称为“枫桥经验”企业版,并迅速“安利”给了全省各地。
“枫桥经验”的实践
童装企业集中、人口聚集,日均接警量列全市第一,织北派出所因而被称为湖州“最忙碌的派出所”。但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值班民警或通过数字驾驶舱钉钉群组对接行业场所做好春季安全工作,或通过实时通讯系统指令企业做好居住证登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吾悦广场有个小孩跟爷爷走散了,广播播了,没人来,能帮忙看看吗?”以往接到这样的报警,巡逻值班民警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在织北派出所,却是另一番场景——值班民警王鑫从钉钉群“平安织里自家人”看到这一消息后,一边联系综合指挥室查询小孩及其家人相关信息,一边用“e企安”实时通讯和吾悦广场值班人员取得联系。不到1分钟,综合指挥室便发来了小孩父母的信息,正准备出警的王鑫迅速联系上了他们。
这是织里吾悦广场安保队伍参与群防群治的其中一项举措,也是织里警源治理走深走实、释放基层警力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织里涉企警情同比下降25.2%,侦办涉企案件52起,追赃挽损8200多万元,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700多个。
“群防群治是‘枫桥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做治理的‘上医’,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把各类风险隐患、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张宏亮的眼中,让老百姓通过参与社会治理吃上共享共治“百家饭”,是一件有温度的事,“就像太湖南岸的鱼桑文化一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