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区郁林路小学 杨夏思
摘要:数感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教学目标。教师可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关资料图)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数感培养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原因以及培养的价值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没有意识到数感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作用,仍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处于停滞状态,学生成绩难以提升。
数感是指学生对于数字以及数学知识的一种联系性的敏感程度,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在知识中发现相关的信息内容,并进行有效的信息使用。要想培养学生数感,可从数与数量的感知方面入手,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运算以及估算、心算的能力。数感有不同的内容,针对不同内容时,要选择不同的数学锻炼。但是,在开展数学训练的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把数学的基础知识教授好,再不断地进行数感的培养。培养数感时,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进行,在培养数感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逐步开展。
数感对学生有很大的益处。第一,数感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好的帮助,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感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好处,可让学生获得更多对社会的认识。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接触数学信息,如果学生掌握数感,生活中对事物以及事件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对社会的规律会有一定的认识。第二,数感在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中有相应的帮助。学生有较高的数感,对数学问题中的信息就能把握更好,在数学学习以及生活中利用数感能及时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并且提出有关问题,再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以及数感来解决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数感后,面对数学问题不会束手无策,不会只利用数学公式进行照搬照抄,能利用数感不断地在问题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来帮助解答数学问题。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要让数学接近生活。数感不是具体的一项技能,是抽象的反应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在数感的培养中,要不断将数学的基础知识贯穿融入生活中,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不能把数学独立在生活外,要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数学存在于生活中。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的基础,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欠缺,学生的数感也不会获得良好的培养。因此。在开展学生数感培养前,学校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开设培训班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然后检查其是否掌握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核心实力。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数学学习对于认知程度较低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小学生会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更别提进行数感培养。如今,小学教育基本上都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以此增强学生的数感。尤其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在现实生活中将立体图形切割十分困难,使用多媒体则能轻易实现,这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过多使用多媒体反而会适得其反,应注意多媒体的使用频率。
用生活化教学法。为了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简单,教师可以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时,为学生提供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能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让学生收获学习数学的魅力与乐趣。比如,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应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的方式,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这些计算方式产生清晰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乘法计算方式的敏感程度。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够增强学生对数感的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数学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探索精神。一些理论知识仅靠教师直接讲解会导致学生对实际的结论没有清晰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为了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转变对数学知识呆板的看法,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的喜爱之情,这有利于学生后续对数学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