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在两千七百多公里的鲁桂线上,奔驰着一列绿色列车。它将大海与南疆的经济和民族血缘关系,紧密地连接起来。“海之情”列车锤炼出一种专属于这个车队的“淬剑”精神。这支车队有一个闪亮的名字——南宁车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2009年南宁车队组建以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员有许多的变化,但是他们在“海之情”精神的指引下,努力奋斗,打造出了一支铁的团队,被人们称为“硬骨头”。
“亮剑”精神,是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明知武功和兵器不行,也要敢于亮剑,也要与敌人战斗到底。而“淬剑”精神是建立在国富民强的基础上的,平日多练兵,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就是南宁车队的这个集体的集中体现。
所谓“淬剑”,就是把烧红了的剑往水或油或其他液体里一浸立刻取出来,用以提高剑的硬度和强度。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把工作当成宝剑,不断地提高标准,锤炼队伍。在不断地反复练习中,整支队伍形成了业务精、意识强、政治觉悟高的形象。
鲁桂线途经沂蒙老区、大别山老区、江西革命老区、八桂民族地区,从精准扶贫脱贫到乡村振兴,他们一直以支援老区人民的经济建设和人员物流信息通达为目标,被大家称为“亲民路”“幸福路”。而乘务员们,也时常受到乘客的赞美。他们是鲁桂线上的人民勤务兵。
该车队一直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坐上这趟列车的人都交口夸赞,这趟车卫生搞得真好,乘务员的笑容很灿烂。有一次,一位广州的旅客,特意在衡阳换乘乘坐南宁车队值乘的1138次列车去青岛。原本广州有好几列车去青岛,他说:“我不怕来回倒车,就是为了这趟车干净,列车员心好。”
车队长张坤聪凡事都以身作则,“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他的口头禅。而他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一位帮班的同志正在车厢整理内务,突然发现一位穿着短袖,流着大汗的中年人正扛着垃圾桶,打算过来更换垃圾桶。原来,这节车厢的垃圾桶坏了,帮班的同志正准备去备品库更换,却发现张坤聪已经背回来了。
列车经常换挂车厢,需要撤卧具或搬运到备品库,辛苦的工作,从来不缺车队干部的参加。冲在最苦最累的前沿阵地的,都是党员干部。副队长范维敏,就是一位拼命三郎,他每一次都是干得最多,扛得最重的那个人。
车队前书记巩涛的家人住院,他为了不耽误工作,拿出工资雇了人照顾病人。没有向队里和上级领导透露自己的困难。
现任车队党总支书记张建海,原本是负责乘务标准的干部,他来到车队后,提出了严格要求,标准化作业,熟知特殊情况处理的三大要求。他身体力行地向乘务员们传授一些复杂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标准。
去年12月,因疫情车队有部分职工出现发烧症状,车队出现人员紧缺的问题,这时车队的党员骨干及列车长们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早晨刚到,下午接着走,及时缓解了人员紧张的困境。
这支队伍里有一支铁拳头班组,他就是标杆班组南宁车队六组。尽管换了几任车长。他们的标准不变,精神长留。现任车长赵兖,尽管话不多,但职工都很信服他。他也是关心职工的好模范。有一段时间,班组需要到达南宁站后自行更换整理卧具。天很热,职工却干得很好。等职工们干完工作,赵兖会买好吃的广柑分给他们吃。赵兖还会谎称是上级买来慰问职工的。后来职工们知道了实情,都很感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团结努力了。
春运期间,列车暂时停运了,于是他们就经常去不熟的线路出乘。他们无论是整组值乘,还是零星到其他线路值乘,都能圆满完成值乘任务。他们单兵作战的能力,被兄弟车队所赞许。有一次,南宁六组的大部分职工在本组车长不带队的情况下加入其他班组值乘,负责管理他们的车长以为他们会不听话。没想到,第二天在公寓集合时,他发现所有的六组的人都提前十分钟在大厅整装列队等待命令。车长很感动,连声夸不愧为“拳头”班组的职工。
南宁六组也培养出了许多称职的干部和车长。原来的副车长柴大鹏,就是在六组锻炼后,被上级任命为南宁第四包乘组车长。说起柴大鹏,他是出了名的“犟”,执行上级命令从不打折扣,完成作业标准从不打埋伏。督促乘务员标准化作业从不糊弄事。他也很细心,会经常在自己的包里放两包糖,以便于应对列车上低血糖的乘客。
新来的职工,刚入职就被严格的标准所震撼,后来他们经过“淬剑”后,全都成了“拳头”班组的标兵。南宁车队也被段工会推荐为2022年度集团公司先进车队。(通讯员 李晓娟 刘广青)
关键词: